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知识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9-06-05 09:43:28  来源:收藏之家    采编:老藏  背景:

白釉红绿彩是鹤壁窑烧造白釉瓷器中一个独特的品种,古代先民从白至黑,走过了慢长的路途。面对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与自然界五彩斑斓的色彩,窑匠们也在烧造过程中苦思冥想,能否将大自然中所见之色,转置于瓷器之上呢?在无色的季节里也能看到春夏之色、秋冬之万彩呢?在长期的实践中,鹤壁窑工也在不断地探索、学习借鉴兄弟窑场的经验,寻找矿物颜料。白釉红绿彩技艺的掌握,让瓷器妆点了人们的生活,也增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装饰种类有花卉类、动物类、人物类、文字类;品种有碗、碟、盏等等器皿。尤其人物瓷塑,烧造技艺上采用温烧造和低温釉上彩;制作技法上,采用模具塑造人物形象。鹤壁窑人物俑从白釉瓷到白地黑花直至白釉红绿彩,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可谓陶瓷界的一朵奇葩。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

一、鹤壁窑白釉红绿彩始于宋金时期

从宋初的白釉人物俑到白地黑花及宋(中后期)金时期的红绿彩,鹤壁窑一步步迈进了绚丽夺目的色彩世界。其类型有:

1、宋代鹤壁窑白釉瓷人物

这一时期,为宋代初期,采用模具塑造人物形象,以白釉装饰技艺。其胎质有土黄色、褐色等,以灰白色居多,外施化妆土,再罩透明釉。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白釉盘坐抱猫妇人俑高4.6厘米底宽3.3厘米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釉色乳白,胎质坚硬。妇人盘坐,头部前倾,颜面丰满,身着开襟衣,腰间系宽带,下着褶皱莲瓣束裙,胸前依偎小猫一只,老媪眉目慈祥,神态自若,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白釉缚捆婴儿俑体长8.3厘米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婴儿呈卧姿状,在左掩襁褓中缚捆着,胸、腹、腿、脚脖部系四条蝴蝶结带。釉色灰白,背部未施釉,胎土淘洗不纯,烧造出留有崩瓷现象。婴儿眉清目秀,甜甜美美睡在襁褓之中。

2、宋金时期鹤壁窑白地黑花人物塑像。

在白釉塑俑的基础上,为强化俑像的视角效果,使用毛笔蘸黑褐色点画,衣褶眉目,既克服了模板纹饰交代不清楚的弊端,又增添良好的艺术感染力。白地黑花装饰艺术,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应运而生。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白地黑花“春来秋去”读书童子俑残高8.6厘米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其造型为童子端坐捧书而读,读“春来秋去”之大书,虽塑像头部残缺,但能观其之神态。童子端正的坐姿,身着左衽服饰,寥寥几笔就连盘结纽扣小小的细节也点缀的十分到位,展现出浓郁的宋金时期民族融合的服饰文化和工匠的传神之笔。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3、宋金时期鹤壁窑白釉黑花红绿彩人物塑像

进入宋代中后期,人们在白釉黑花的基础之上,逐步掌握了如何使用红绿彩来装饰瓷器的技法,以白釉黑花为素胎涂画颜色,采用低温釉上彩,第一次在瓷器上出现了大红大绿绚丽明快的色彩。到了宋金时期,人们在实践过程之中不断完善制瓷工艺,基本掌控了红绿彩全部的技艺,使得这一独特的红绿彩技艺走向成熟。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二、鹤壁窑白釉红绿彩制作工艺

1、制作手法。

采用模具制作人物俑。陶模胎取自当地的红黏土,制作成两个前后的合模坯,烧造成陶模范。这种陶模的制作方法是:事先雕刻一个独立的人物俑形象来,或坐或立,用泥巴糊涂于上面,拍打成形,分前后两半,阴干后,用950度左右的窑火烧成陶模具(一般厚度在1至3厘米之间)。有了模范,就能制作成批量的俑具(19-2拓出俑像)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节约了成本,这种陶俑通过压模、合模、粘合、阴干,施化妆土后,进行第一次烧造,成为素胎。

2.烧造方法。

红绿彩属釉上低温烤彩,从鹤壁窑发现的素胎标本来分析,宋代初创期,其采用的烧造工艺为三次进法。第一步先烧造素坯,在施化妆土的素胎上,墨线勾点,再罩透明釉;第二步进行1200度左右高温烧造,成品白地黑花俑,然后涂红绿彩;第三步再进窑实施800度左右低温烤彩即釉上彩。烧造工艺到了宋金成熟期后,将三次进器法改为二次进窑法,既节省了成本和资源,又提升了工艺水准,由于前期红绿彩矿物质原料性能不稳定,造成使用过程中出现易脱彩现象,为了使红绿彩保持颜色的亮丽,通过工艺上的不断提升与改进,采用矾红并在黄彩和绿彩之中函加铅融琉璃釉,克服了彩釉易脱彩的现象,这一缺陷的克服,使得红绿彩更加鲜亮明快。

3.装饰技法。

鹤壁窑从白釉装饰到白地黑画直至红绿彩,从无彩到有彩,把三者的优点集合为一体,如在宣纸上做圆一样,大胆落笔,悉心收拾,展现了中国容匠把中国画运用于瓷器之上,充分体现出瓷上水墨的艺术效果,红绿彩以其大红大绿的色彩,墨彩点睛,画眉、饰发,勾线,红彩饰唇、泽衣,绿色饰边,黄彩点缀,这种明快的色调。尽显中原地区人文情怀,受到了大众的喜欢,也影响到簪缨贵胄们,玩赏这种土而做的红绿彩小儿玩具,有宜子之祥也,以时间风磨宋金时期,时人有诗为证:“捏塑彩画一团泥,枚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已成为当时“七夕”供养“乞巧”的一种析求多子多福节令性风俗现象。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

三、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物俑的文化内涵

红绿彩在黑白釉瓷器中,其颜色鲜丽,色泽明快,富有浓郁的大红大绿的色块,艳而不俗,既符合中原人欢快豪放的性格,更显现出宋金时期中原人与游牧民族相融合而形成的审美趋向。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这些白釉红绿彩人物俑在宋代,时称“磨喝乐”,是梵文音译,又称之为“摩词罗”、“摩雎罗”、“磨合乐”等,是佛经中的一位尊者,或者神名。这位神者能出神入化,化为牡熊,人少妇之梦,宜男宜子之。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兢夸鲜丽。”又见宋代诗人许棐的《泥孩儿》诗云:“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双罩红纱厨,娇立花瓶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岂知贫家儿,生子瘦如鬼。弃卧桥巷间,谁复顾生死?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这就是宋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到了金代,女真族入驻中原,逐渐融人了汉文化,家族添丁,香火延续,仍然是一个家国的头等大事。“七夕”男女相悦之机,女真人依然入乡随俗,享祭“摩喝乐”之俗。从白釉红绿彩人物俑的服饰装束上,不难看出左衽与汉族右衽服饰的区别,以及外着开襟衣与内穿左衽衫,足下蹬翘头履与骑马着勒靴等等,这些都与其民族长期生活习惯戚戚相关,农耕的汉民族与游牧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相互融合、吸收、互补,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盛。

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俑的发展与演变​从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物俑整体造型上研究考证,它不仅仅折射出的是窑匠的烧造技艺,而且反映出宋金时期民族融合的具体精神体现。再从一个个人物俑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等来看,譬如婴儿、童子、仕女、妇人、贵妇、胡人、官吏、武士、道士及仙子等各式人物,采用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从其装束打扮上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等级差异,装束穿戴,闲逸雅玩,宗教信仰。他(她)们或礼佛问道,或持莲读书,或抱子执扇,或托宝捧酒,或骑马玩物等等,都表现出世俗与宗教之间多彩的人间万象,给人们描绘出一幅现实版的宋金时期社会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卷。

让这些传至近千年的鹤壁窑白釉红绿彩人物俑活起来”,也让今天的人们,从中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升腾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这就是其研究的价值所在。请点关注予以笔者支持!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标签 鹤壁   演变   红绿   发展   窑白釉   彩人俑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来源:收藏之家

本文评论
咸丰宝福一百重宝边计重
清代咸丰宝福一百重宝边计重 极美品 华夏古泉2018年1
日期:09-18
陈平  费洼山庄
陈平 费洼山庄 ,估价:(人民币):60,000-75,000元;没有成
日期:09-18
赵孟頫《花溪浴马图》
赵孟頫《花溪浴马图》《花溪浴马图》由元代赵孟頫作,绢
日期:09-12
程十发  读书少女
程十发 读书少女 ,估价:(人民币):120,000-140,000元;成
日期:09-18
壹分利用通宝鉴定详情
壹分利用通宝介绍及鉴定要求:壹分利用通宝,直径40MM,请
日期:09-11
原光黄油23年船洋鉴定详情
原光黄油23年船洋介绍及鉴定要求:原光黄油23年船洋 ,请
日期:09-11
石鼓文:集大篆之大成,开小篆之先河
石鼓,因石状鼓形,故曰“石鼓”。共十鼓,每石四周均镌刻诗
日期:06-10
2022年艺术品金融政策全面开放
在经历前两年疫情的打击之后,艺术品市场也在逐渐的回暖
日期:09-10
雍正青花海水云龙纹石榴尊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一改康熙青花的挺拔、遒劲风格,代之以
日期:09-19
清康熙素三彩雉鸡花卉纹罐
清康熙素三彩雉鸡花卉纹罐;成交价:RMB  2,025,540;尺寸
日期:09-11
罗巨白 樱花山雀
罗巨白 樱花山雀,估价:未提供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八益;出
日期:09-11
董作宾  雁山纪游·芙蓉溪
董作宾 雁山纪游·芙蓉溪 ,估价:(人民币):7,000-10,000
日期: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