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收藏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发布时间:2023-09-11 20:00:19  来源:收藏之家    采编:老藏  背景: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绢本设色 ,68.8x40.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平安春信图》轴,清雍正,郎世宁绘,纸本,设色,纵68.8cm,横40.8cm。

  乾隆皇帝御题五言绝句一首:“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下钤“古稀天子”朱文方印、“犹日孜孜”白文方印。“壬寅”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皇帝时年72岁。画幅上方钤 “八徵耄念之宝”、“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宝”。

  图绘在青竹、寒梅以及湖石点缀的田园环境中,两位身着汉装的男子正在以梅枝相递送,其典雅高贵的举止与优雅的环境相得益彰,情景交融之中加深了画意。据乾隆皇帝晚年所题“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而知,此图表现的是乾隆皇帝弘历年轻时的画像。图中唇部无须,脚着红鞋者便应该是十余岁的弘历。作者虽然在画幅上没有落名款,但是据乾隆皇帝的题诗可知,画像当出自郞世宁之手。郞世宁作为有着深厚素描功底的西洋画家,他在运用西方解剖学将人物五官面部刻画得细腻、清晰,富有立体感的同时,巧妙地吸取了中国传统“写真”画技法,注意减弱西画中的光线亮度,从而避免了中国人所忌讳的阴阳脸的出现,这种中西结合的表现手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力,得到了清皇室,尤其是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撰稿人:李湜)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弘历平安春信图》简介

这幅作品是西洋画家郎世宁所绘制的一幅宫廷内描写皇宫内生活的一幅场景图,父子二人共赏梅花,给人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其乐融融的景象,让人感到严肃的宫廷生活中也有寻常百姓家的天伦之乐。给人轻松,愉快的心情。此幅构思新奇,画中一老一少分别为雍正皇帝胤稹和当时尚为皇子的宝亲王弘历,两人均着汉装,富有生活气息。人物姿态各异,一高一低,共持鲜花一枝,背后衬以小竹二竿, 弘历一手搭在竹竿上。近处湖石玲珑,伴以翠竹桃花,景色清幽。翠竹及人物面部以西画笔法,刻画入微,而衣纹却用中国传统的笔墨勾线,加以晕染,亦显质感。本图以写实手法表现了年少皇子睿智的目光,以及他与父皇融融的亲情。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郎世宁作《弘历平安春信图》,图绘湖石、梅花,修竹三五,竹边赏梅的两个人,身著直裰,虽一长一少,但颜容逼肖。乾隆在画上题道:“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题诗之年为壬寅春,即乾隆四十七年,这时候郎世宁早已去世,那么此是补题。所谓“皤然者”,正是题诗之际的乾隆。不过奇怪的是,人们谈到这幅画的时候却总以为画中的年长者为雍正,年少者为乾隆(近日出版的《紫禁城》第七期讨论此图,仍作如是说),实大谬不然。《弘历平安春信图》不仅有乾隆题诗,且加盖“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宝”等印,若画面上果然有雍正,则可谓“大逆不道”。这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其实题画诗已用浅近的语言说得明明白白,——“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即图中所绘正是乾隆本人。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这是一幅人物肖像画,此幅画上并没有作者的款印,但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题的一段诗文:“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下钤:“古稀天子”等印章两方,画面的上端骑缝处自右至左还钤有 “太上皇帝之宝”、“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三方印章。壬寅为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题写诗句时,乾隆皇帝为七十二岁。看来是年逾古稀的 老人,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有感而发写下的四句诗;那几方收藏印章还说明,乾隆皇帝八十岁以后,甚至当了太上皇以后,还曾经观看过这幅作品。从乾隆皇帝的诗中,可以确认画幅的作者是供职清廷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当然,我们在分析画面绘画风格时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弘历平安春信图》背景知识

1、清代宫廷中的纪实绘画

在照相机、录象机发明之前,要将当时的人物和事件保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绘画的手段。绘画能够起到文字无法替代的形象作用。而历代的王朝,由于礼制的需要,都曾经在宫廷内容纳众多的画家,来绘制表现当时人物和事件的绘画作品。这一做法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显得尤为突出。清代宫廷的纪实绘画,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成两类:(一)记录人物相貌;(二)记录事件经过。这幅《弘历平安春信图》是属于记录宫廷发生的事件的。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2、作者介绍:供职清廷的欧洲画家郎世宁

在中国美术史的清代部分,经常会提到一位名叫郎世宁的画家,光从这三个汉字来看,谁也不会想到他竟然不是中国人。而这个郎世宁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欧洲人,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供职于清朝宫廷。他的生平和艺术,不但引起了中外美术史家们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小说家们的兴趣,前几年有一位中国作家撰写了一本叫做《宫廷洋画师》的小说,最近又有一位华裔外籍作家写了一本名为《郎世宁传》的小说,都是以郎世宁的生平为题材创作的。中国美术史上画家成百上千,而能成为小说主人公的却寥寥无几,犹如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与郎世宁的特殊经历有关。但是这位画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既不被中国绘画史收录,也不为欧洲的艺术史所重视,几乎游离于艺术史之外。近年对于清朝宫廷绘画作品的发掘和利用清内务府造办处挡案资料所做的研究,使郎世宁在艺术史上得到了新的定位。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郎世宁于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7月19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过系统良好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公元1714(清·康熙五十三年)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经过一年的海上颠簸,于次年低达澳门(此时已为葡萄牙占据),起郎世宁作为汉名,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公元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八岁。乾隆皇帝特地下达谕旨,追赐郎世宁侍郎衔,并赏银三百两为其料理后事。郎世宁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内。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很多作品,据专门收录清宫藏画的《石渠宝笈》(初编、二编、三编)一书记载,共有五十六件之多,其中尚不包括画上未署名的作品。前两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郎世宁画集》搜罗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收藏的郎氏作品八十余幅,这并不是他的全部作品。郎世宁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还有众多的皇帝和后妃的肖像画,以及走兽、花鸟画作品。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的记载,郎世宁在宫中曾经向中国的宫廷画家传授欧洲的绘画技法,其中包括油画技法,把这一欧洲的艺术门类介绍到中国。郎世宁的中国学生知道姓名的就有十余人之多。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郎世宁所作的人物肖像画,在造型上都相当严谨,注重解剖结构和的立体感的表达,但是在光线的运用上则与欧洲画法有所区别。欧洲画家喜欢表现人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传统的中国“写真”技艺,则要求被画者是不受光线变化常态下的相貌。从以上的清宫的肖像上可以看到,欧洲画家来到中国后,为适应中国观者的欣赏习惯,而在画风上作的微妙调整。 他在雍正年间,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传播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中国首部介绍这方面知识的图书;乾隆年间郎世宁参与了圆明园内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海宴堂前铜铸的十二生肖头像,也应有他的功劳,为此郎世宁一度担任了奉宸苑卿(正三品)的官职。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由于郎世宁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担任了中国的官职,死后还葬在了中国,其作品又与清朝盛世的历史密切相关,并且也大都留存在中国,所以他的整个艺术活动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也确立了郎世宁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不仅如此,他同时又成为那个时代东西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使者。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嘉德2003春拍 咨询价

应《艺术财经》杂志拍卖史话连载之约而作,刊登于2015年第11期。

2015年8月18日,在上海龙美术馆“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一幅标明郎世宁画的《平安春信图》摆在了进入展馆第一幅画的重要位置,这引起了观展者的好奇与关注。

关注古代书画的收藏家们或许都还记得,这幅画最早曾出现在2001年天津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品中。当时,内地一位书画收藏家闻讯去看了这件拍品,国拍的人介绍说:这是一幅无款人物画,很可能是郎世宁的作品。这位藏家马上托朋友找到了古代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徐老一见作品是传教士画的,忙说:“这你要去找聂崇正,聂是研究清代宫廷的世界级专家,他研究的比我们深,他说是谁就是谁!”

于是,藏家请到了北京故宫的聂崇正研究员。聂先生刚把画打开一半就说:“郎世宁!”藏家忙问:“您怎么看出来的?”聂回答:“宫里也有一件《平安春信图》,与这件差不多!”藏家又问:“‘双胞胎’?那不就说明有一张是假的?”聂先生又道:“那可不一定!宫里的郎世宁就有‘双胞胎’,《青羊图》、《出猎图》都是”。随着聂先生再往下看:“上下锦眉都有,宫裱,没动过手,缚带、绦绳、绦圈是典型的宫造”。

听到聂先生讲的这样肯定,藏家就把这幅画买到了手。

这幅《平安春信图》为纸本,而聂先生提到的北京故宫那件《平安春信图》,为绢本石青色底。该绢本上有乾隆题跋“写真世宁擅,繢我少年时……”,由此可知,画家是郎世宁,画的是乾隆年轻时候的画像。纸本《平安春信图》与绢本十分相似,描绘了雍正皇帝和皇子弘历品竹赏梅的情景。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清 郎世宁 平安春信图 嘉德2003春拍 局部


2003年,嘉德公司工作人员找这位藏家征集,藏家就把《平安春信图》送去拍卖。谁知,在2003年嘉德春拍上,《平安春信图》流拍了。

原来,在拍卖预展现场,有人对这件作品提出了质疑:

1、画上所钤印章的部位不对,有的印章打的不实,怀疑此印用木头翻刻;2、画中人物的双手肤色变黑,有“返铅”现象,疑似用现代颜料所绘;3、“双胞胎”说明纸本仿造绢本;4、画中肖像部分与其他部分绘画风格不统一;5、应该是中央美院学生所画,时间不过5年。

流拍使得该藏家十分郁闷,他由此决心认真研究,弄它个水落石出!

当藏家再次找到聂崇正,聂先生补充道:“画作用纸为清宫“玉版宣”,清宫里只有御笔书画、御容画才可用此高档宣纸;人物姿态与绢本一样,人物脸部画得十分细腻,用的是西方‘退晕法’,看不到描画人物的轮廓线条,是郎世宁所画;画上其余部分,与绢本相差很大,可以断定是其他中国宫廷画家所为;石头旁边伸出的几朵梅花,技法比较生疏,稚拙,与乾隆的御笔画十分相似,可能是乾隆所画。”

藏家又找到对皇帝玺印造诣颇深的故宫研究员郭福祥,郭先生这样看: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印钤盖略有位移,属于印章钤盖中的正常现象,甚至在“乾隆宝薮”这样严谨的地方都有出现;‘古希天子’盖在中间的情况在清宫绘画中很常见,乾隆喜欢在自己的御容像、御笔画中间盖‘古希天子’印。”

 藏家去请教故宫里研究绘画装裱的副研究员傅东光先生,傅先生说:

“此幅立轴为典型乾隆内府二色式挖镶装潢,所用缠枝花绫为乾隆内府装潢常用材料;作品所用的黄杨木轴头主要用于乾隆的御笔绘画;作品的搭干、缚带、绦绳、铜镀金绦圈皆为乾隆内府绘画装潢特点;该画装裱在乾隆内府完成,从未被改动,是一件标准的乾隆时代宫廷绘画。”

法籍中国文物研究学者梁琏博士看到纸本后认为:“画作‘返铅’在故宫藏画中很常见,故宫曾近送韩国展览的乾隆御笔画《游戏黄庭》,人物脑门上、手上都有‘返铅’;巴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一些画作中有‘返铅’现象。

 藏家还到天津市文物商店进行调查,库存原始单据表明,该纸本于1967年因抄家进入文物商店,1984年退还原主人,这就否定了“5年内中央美院学生所画”的说法!

 专家们的专业结论,使藏家打消了真伪疑虑,也许从此他再也不舍得拿出来拍卖了!

http://www.36bu.com/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标签 平安   清代   郎世宁   春信图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来源:收藏之家

本文评论
第二套人民币简介
第二套人民币简介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
日期:09-12
王易 董其昌笔意
王易 董其昌笔意,估价:未提供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八益;出
日期:09-18
广东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鉴定详情
广东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介绍及鉴定要求:龙洋如何广东
日期:09-11
应该怎么收藏人民币票样
人民币票样一直是众多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好,其存在量少
日期:09-12
2017年1月钱币收藏拍卖价格
斯宾克2017年1月钱币收藏拍卖专场于2017年1月13日-14
日期:09-19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鉴定详情
民国元年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介绍及鉴定要求:民国元年军
日期:09-11
元 黄公望《草堂遗世图》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引。本
日期:09-11
元祐通宝鉴定详情
元祐通宝介绍及鉴定要求:元祐通宝元祐通宝,请看真假,真
日期:09-11
咸丰宝苏当百撇咸五虎版及图片
咸丰宝苏当百撇咸五虎版是我会顾问顾玉生老师首先提出
日期:06-03
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银行法币券壹仟圆一枚
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银行法币券壹仟圆一枚,估价:(人民币):50
日期:09-11
清雍正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
清雍正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成交价:RMB  35,127,600;
日期:09-11
四川光绪元宝7.2鉴定详情
四川光绪元宝7.2介绍及鉴定要求:四川光绪元宝7.2,感觉
日期:09-11